民间取向与民族国家意识:“白话文学”与“国语文学”之辨析及其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勇[1] 

机构地区:[1]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  处:《山花(下半月)》2014年第3期161-162,共2页MOUNTAIN FLOWER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语言观的兴起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11CZW008)

摘  要:晚清与“五四”文学变革的最大成绩就是实现了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国语运动也有很大收获。然而,论者对“白话”、“文言”、“白话文”、“文言文”、“国语”等最基本、最关键的概念却语焉不详,导致了论述与论争中的混乱。袁红涛指出,“虽然。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通常相提并论,但在现有的文学史叙述中,‘白话文运动’实际上却显出空洞,语焉不详,不知究竟所指为何物。而‘国语’概念的失落与国语运动被遮蔽无疑是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晚清和“五四”的文学变革是以批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起点的,我们的探讨也就从这里开始。

关 键 词:白话文学 民族国家意识 语文学 白话文运动 意义 民间 “五四” 国语运动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