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观的回溯、转化与再建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景晓梅[1] 秦岭 

机构地区:[1]哈尔滨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博士研究生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2]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  处:《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第3期63-66,共4页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基  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2011年度面上项目"学前教育课程如何改善儿童的生存状态--基于幼儿经验的视角"(项目编号:12512149)研究成果

摘  要:传统的课程观将学生视为在某种学科逻辑体系下具有普遍性、抽象性、求同性的认知主体,课程的研究者和实施者也常常以概念的、静态的、思辨的模式去理解和评价学生,致使课程脱离了学生背后多样而又丰富的成长经历。要真正地促使学生洞察自我,改善其存在状态,课程应关注具体而非抽象的学生,应解放而非抵制学生对自我的感知,应致力于在交往互动关系中对学生作出解释。

关 键 词:课程观 以人为本 师生关系 

分 类 号:G423[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