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雷[1] 张建军[2] 翟玉章[3] 杜国平[4]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2]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3]中国社会科学院逻辑研究所,北京100732 [4]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46
出 处:《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1-9,共9页Henan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在学术研究中,马雷通过电子邮件向张建军、翟玉章和杜国平①三位逻辑学专家请教了一个析取等值式问题,引发了一场讨论。其中涉及的相关逻辑问题非常重要,也十分有趣。在问答之前和问答过程中,问答专家对问答结果的公开发表并无心理准备,所以在问答中都是率性而写,并没有仔细斟酌和修改。只是问答完成到一个阶段后,马雷无意中发现,问答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问答链,建议整理出来,以"原生态"形式发表,作为逻辑学、问题学和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文本,得到其他参与专家的支持。为保存"原生态",对于第二轮的意见或评论只在注释中注明。从这种原初形式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专家的一次性思维,即不是经过两次以上的反复思维,可能在严谨中出现不严谨,在正确中出现错误。对象、逻辑、问题和语言本身的复杂性或歧义以及人的思维本身的复杂性可能导致不同专家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出现歧义或解答上的差异。本问答的意义并不在于提出一种惊世骇俗的观点,而是在于表明,通过一种原初问答链,我们有可能透视问题提出机制、观点展示机制、答案纠错机制和知识增生机制,而通过电子邮件形式进行小范围学术讨论的可行性也因此增加一个典型案例。基于此,我们愿意将问答内容分类展示如下,供方家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