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报刊的公共性研究——以梁启超、刘师培的报刊活动为探究对象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艾萍[1]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153-154,共2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现代视野下的梁启超启蒙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720012)的研究成果

摘  要:媒体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它是否能够提供一种政治性辩论的、非歧视性的、自由的空间.有学者认为,传媒的公共性指的是传媒作为社会公器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形成与表达的实践逻辑,其服务的对象必须是公众,其平台和话语必须公开,其使用和运作必须公正.①本文选取梁启超、刘师培为考察对象.两人代表不同党派,都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从其报刊活动与发表的言论出发或可以窥探出清末民初政党报刊的公共性.

关 键 词:报刊活动 清末民初 梁启超 刘师培 共性研究 中国知识分子 公共性 主要表现 

分 类 号:K251[历史地理—历史学] G239.29[历史地理—中国史] G219.29[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