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相龙[1] 李悦[2] 刘欢[2] 陈洪海[2] 王振[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2]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出 处:《南方文物》2014年第1期82-85,共4页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发掘报告"(批准号:12&ZD19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0442);国家社科项目"商周时期泾河流域文化格局演进研究"(批准号:13CKG011);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中国家马起源研究"(批准号:20110222);西北大学"十二五";"211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陕西地区先秦遗址出土马骨研究"(批准号:YZZ12079)资助
摘 要:马的驯化极大地推动印欧语系人群和文化的分化与扩张,扩大了草原青铜文化的影响范围,并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运输和战争能力。因此,马的驯养和开发被认为是欧亚草原文明快速演进的核心条件,也深深地影响着古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④。世界范围来看,家马的驯化最晚可追溯至公元前四千纪中叶;之后,家马遗骸在中亚草原地带及欧亚大陆地区诸多考古遗址多有发现②。大约在商代晚期,家马突然大量出现于中原地区,并被用做牺牲埋葬于高等级祭祀坑及贵族墓地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