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

作品数:32被引量:4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校学报动物遗存《二年律令》遗址刘禹锡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中国农史》《考古与文物》《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陕西宝鸡魏家崖遗址D发掘点2022年发掘简报被引量:1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4年第2期6-16,I0002,17-34,2,共31页梁云 王志远 和菲菲 李伟为 梁淇 薛林涵 陈燕芝 郑雨松 段玥熙 苏云君 许稼枢 方志军 寇润泽 刘欢 赵东月 
魏家崖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2022年由西北大学等五家单位进行联合主动发掘,其中D发掘点清理有居址和一座高等级春秋早期秦墓,墓葬保存完好,居址内涵丰富。该遗址的发掘有助于早期秦人都邑“汧渭之会”地望的研究,同时对秦人东进...
关键词:汧渭之会 春秋秦墓 魏家崖遗址 
汉阳陵帝陵陵园第14号外藏坑动物遗存研究被引量:4
《考古与文物》2019年第5期120-128,共9页刘欢 焦南峰 
本文通过对汉景帝阳陵第14号外藏坑内动物遗存的种属、数量、年龄结构、摆放位置和性质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推测这些随葬动物反映了汉景帝生前的肉食资源。此外,结合第13号、第16号外藏坑出土的陶塑及动物遗存,认为目前阳陵已发现外藏...
关键词:汉景帝阳陵帝陵陵园 第13号、14号、16号外藏坑 动物遗存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萨扎干遗址先民动物资源利用研究被引量:1
《西域研究》2019年第3期132-141,共10页刘欢 王建新 梁云 任萌 习通源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1~2016年西天山区域中乌联合考古调查、发掘报告”(项目编号:17XKG010)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萨扎干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鉴定为基础,鉴别出鸟类、龟鳖目、啮齿动物、狗、熊、驴、猪、黄牛、羚羊、绵羊、山羊11种动物。遗址周围古代环境较为干旱,有较为开阔的山地,有充沛的牧草资源,灌木丛生,山间分布有...
关键词:乌兹别克斯坦 萨扎干遗址 公元前2~前1世纪 动物资源利用 
从陕西旬邑枣林河滩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看古豳地先周时期生业经济被引量:8
《中国农史》2019年第4期33-42,共10页李悦 陈婷 刘欢 豆海峰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陕西旬邑枣林河滩遗址考古发掘报告”(18FKG005);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古豳地先周时期动物遗存研究”(17JK0723)
文章运用动物考古学方法研究陕西旬邑枣林河滩遗址出土的先周时期动物遗存。对动物种属、数量和比例的分析以及对主要家养动物猪、黄牛、羊的重点研究表明,枣林河滩遗址肉食资源的获取方式以饲养家畜为主,其中黄牛的肉量供给占比最高,...
关键词:枣林河滩遗址 先周时期 生业经济 动物考古学 
陕西地区出土汉代陶猪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南方文物》2014年第1期78-81,64,共5页刘欢 
在新石器时代,随着对猪驯化的开始和饲养的发展,逐渐出现有关猪形象的装饰或器物。不少新石器遗址中都发现有泥塑或陶塑的猪,如在安徽蚌埠双墩遗址距今7300-7100年的地层中便出土有泥塑猪④,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6500年的地层中...
关键词:汉代墓葬 出土 陕西地区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新石器遗址  家畜饲养 河姆渡遗址 
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马坑内马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2
《南方文物》2014年第1期82-85,共4页陈相龙 李悦 刘欢 陈洪海 王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发掘报告"(批准号:12&ZD19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0442);国家社科项目"商周时期泾河流域文化格局演进研究"(批准号:13CKG011);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中国家马起源研究"(批准号:20110222);西北大学"十二五";"211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陕西地区先秦遗址出土马骨研究"(批准号:YZZ12079)资助
马的驯化极大地推动印欧语系人群和文化的分化与扩张,扩大了草原青铜文化的影响范围,并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运输和战争能力。因此,马的驯养和开发被认为是欧亚草原文明快速演进的核心条件,也深深地影响着古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④。世界...
关键词:考古遗址 稳定同位素分析 枣树 陕西 青铜文化 草原文明 人类文明 中原地区 
从《诗经·豳风·东山》到《春江花月夜》——简述古代诗歌审美范式的形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年第9期107-108,110,共3页刘欢 
诗歌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古代诗歌的审美范式是民族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到唐诗,诗歌走过了一段不断地否定与重构、分离与融合的历程,最终才形成"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的诗魂,达到了顶峰...
关键词:审美范式 境界 时空意识 模糊思维 哲学思潮 
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拓深之作被引量: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75-176,共2页刘欢 沈韬 
"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一词来源于西方的发展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家们借用生物学中的"transformation"(生物物种间的变异)这个概念来描述社会结构中具有进化意义的转换和质变,说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换,
关键词:中国社会 转型研究 社会学理论 社会转型 社会结构 生物物种 社会学家 现代社会 
文学创作的自觉时代始于先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59-165,共7页刘欢 
为了深入探讨中国文学自觉起于何时这个具有理论、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通过文献解析与古代文学创作文本考察的方法,认为文学的自觉是文学发生学方面的话语,从先秦文学的创作实际状态来看,当时的文学创作就和魏晋以后的文学创作没有本质...
关键词:文学的自觉 魏晋时代 先秦文学 创作心态 
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近代义利观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174-174,共1页刘欢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近代转型 义利观 伦理思想 历史与逻辑 成果 中国传统伦理 价值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