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存

作品数:118被引量:352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宋艳波陈全家李悦胡松梅杨苗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人类学学报》《东方考古》《华夏考古》《凤凰周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动物遗存揭示史前海岱社会经营模式——读《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
《江汉考古》2024年第6期176-180,共5页马萧林 林明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2BKG045)的阶段性成果。
海岱地区,地处黄淮下游,以泰沂山系为中心,覆盖山东全省、苏皖北部、豫东、冀东南部及辽东半岛南部等广大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区系之一。该地区考古学文化丰富,考古工作也紧随我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龙...
关键词:大汶口文化 动物考古 考古学文化 后李文化 城子崖 龙山镇 史前文化 早期文明 
动物考古学:从遗址中发现动物的秘密
《科学》2024年第6期17-20,共4页沈元元 文少卿 
动物考古学通过研究考古遗址中的动物遗存,推测古代动物的种类、习性,追溯物种的演化和驯化过程,揭示古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古代生态以及社会环境等宝贵的信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动物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早期人类的渔猎生活...
关键词:动物考古学 动物遗存 动物考古学应用 
宋姝——挑起良渚动物考古的大梁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23期21-21,共1页
90后的宋姝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唯一的动物考古专家,对她来说,每一块从良渚出土的动物骨头都是一个故事的开端。目前,在遗址中已经发现了53个种属的动物遗存。人物解读角度一:初心。宋姝本科读的是考古学,因为特别喜欢动物考古课程,...
关键词:动物考古 良渚 动物骨头 研究生阶段 硕士毕业 动物遗存 考古学 90后 
中原地区龙山时代出土动物遗存分析
《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7期71-73,共3页逯沛锡 
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与当时的饮食、生产、祭祀甚至战争等各类行为直接相关,是我们认识先民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龙山时代,中原地区上继仰韶文化传统,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动物遗存。本文主要对河南地区王城岗遗址、瓦店遗址和新砦遗...
关键词:中原地区 龙山时代 动物遗存 家畜饲养 
唐代原州“边城儿”狩猎考——基于动物遗存的背景考古分析
《南方文物》2024年第3期221-230,共10页侯富任 
2020年批次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宁夏古代人类与动物骨骼考古新方法的应用示范研究”(项目编号:2020BFG02008)的资助。
唐代狩猎活动在诗词文献、狩猎俑、壁画等题材中经常出现,文献和图像资料拥有自证其身的优势,往往在研究中占尽先机。而作为实物遗存的动物骨骸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且因为缺乏考古背景的分析而被忽略掉。本文从动物生态学角度出发,结合社...
关键词:唐代 原州 边城儿 游猎 
唐宋时期肉食消费的动物考古学证据——兼论历史时期肉食消费判断标准
《南方文物》2024年第3期231-241,共11页邓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三大家禽的动物考古学初步研究”(批准号:19CKG034)的资助。
凡探讨古代肉食消费,此前多以“六畜”为基础。其实早至先秦,所饲“六畜”与所食“六膳”已是不同概念。本文借助重新界定的肉食消费判断标准,选取历史时期动物考古材料相对丰富的唐宋阶段,尝试探究动物实体遗存对于明确和丰富历史时期...
关键词:唐宋 动物遗存 判断标准 肉食消费 
青台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中原文物》2024年第3期54-61,共8页白倩 吕鹏 顾万发 魏青利 吴倩 陈相龙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一期)”(项目编号:2022YFF090350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畜牧业的动物考古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1BKG04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陶寺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报告(2012—2021)”子课题“资源与生业研究”(项目批准号:22&ZD242)的资助。
本文以郑州地区荥阳市青台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为研究对象,选取5例狗、20例猪、12例鹿科动物、4例圣水牛共计41例动物骨骼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该遗址出土的家养和野生动物的食谱特征,以深入探讨青台先民与家养和野生动物的...
关键词:青台遗址 动物遗存 碳氮稳定同位素 生业经济 
《浙川马岭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简介
《考古》2024年第5期54-54,共1页雨珩 
《浙川马岭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编著,科学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本书为16开精装本,正文390页,字数约78.5万字,文后附彩色图版24页,定价328元。
关键词:考古系 武汉大学 动物遗存 科学出版社 遗址 
河北泥河湾板井子旧石器遗址2015年出土动物遗存初步研究
《华夏考古》2024年第2期71-79,共9页王晓敏 陈福友 李锋 高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泥河湾盆地为重点的华北早期人类演化与适应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0YFC1521500);郑州大学“中华文明根系研究”项目(XKZDJC202006);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河北阳原板井子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埋藏学研究”。
板井子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化稍营镇板井子村北约300米,2015年发掘的第5层出土了9493件动物化石,该层年代为距今约9万年,处于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MIS5),为第四纪一个相对的暖期。本文通过系统采集动物遗存的解剖学、分类学、风...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 板井子遗址 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 专业化狩猎 
沙颍河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业经济研究——以河南省漯河土城王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为例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2期480-498,共19页裴晓晨 李欣蔓 张颖 林怡嫺 梁法伟 李唯 张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T21929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71251);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重大课题“中原核心区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管理体系的形成”共同资助。
沙颍河平原地处中原地区东南外围,是连接中原与淮河流域的重要区域,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原地区内部生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本研究对河南省漯河市土城王遗址(33°40′08.86″N, 114°04′50.19″E)出土的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600~4300年)...
关键词:动物遗存 生业经济 沙颍河平原 新石器时代晚期 因地制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