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

作品数:13576被引量:20616H指数:6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淳刘庆柱袁靖陈胜前陈星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考古学赋能国家形象塑造的理论、实践与路径
《东南学术》2025年第2期34-42,246,共10页唐仲明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并将其提升到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话语权的高度。考古学在塑造国家形象、实证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考古学的兴起,适应了寻找本民族优秀历史文...
关键词:考古学 国家形象 自塑 合塑 
殷墟传统之外:三星堆早期发掘与早期中国考古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21-129,235,236,共11页霍巍 
学术界一般以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作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同时也认为由此形成了中国考古学根植于安阳殷墟的传统。但是,事实上在安阳殷墟之外,还有以不同方式出现的中国早期考古学的样本与范式,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关键词:三星堆考古 中国早期考古学 古蜀文明 中华文明探源 
为什么夏不是一个问题
《中原文化研究》2025年第2期5-12,F0002,共9页陈胜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体系研究”(21&ZD234)。
夏之有无是学科内外的热点问题。分析其立足的观念基础、研究范式与学术背景,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已经过时且已丧失学术价值。该问题立足的观念基础是作为实证主义的“科学”,而这在考古学中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从研究范式来看,相...
关键词:夏之有无 实证主义 范式 学术史 考古学理论 
西周王畿区域范围的考古学观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79-88,共10页王一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西周史》”(项目编号:17ZDA17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阐释项目“丰镐、周原与雒邑:西周三都政治功能的考古学研究”。
“王畿”是西周王朝的核心区域,它大体位于今关中盆地与洛阳盆地组成的区域中。但西周王畿的区域范围究竟如何,几千年来悬而未决。讨论王畿的“地理区域”,自然要先划定其“区域范围”。传世文献所描绘的王畿较为模糊、笼统,一方面由于...
关键词:西周王畿 区域范围 阪尹 关中盆地 洛阳盆地 
水与中国的“沟通”观念:一种本土传播思想溯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潘祥辉 王学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播学视角下儒家经典的‘经典化’过程研究”(21BXW095)。
“沟通”作为一个中国本土的传播概念,包含着中国文化特有的观念内涵,如和平友善、顺势而为、四海汇同等意涵。溯源而上,中国式的沟通观念源于中国人对水的深刻理解及丰富的治水实践。“以水沟通”是沟通的根隐喻,沟通之道也是导水之道...
关键词:沟通 治水 传播观念 传播思想 传播考古学 
黄河中游“三北地区”史前农耕文化研究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5年第6期50-54,共5页肖秋雨 
农业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表征,农耕文化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主要体征。在史前时期的龙山时代,今晋陕冀北部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有着大致相似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规律,它们的考古学文化同属于一个大的文化系统。因此,在中国史前考古...
关键词:考古学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 考古学者 黄河中游 农耕文化 中国古代农业 龙山时代 主要体征 
关于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命名的思考
《西域研究》2025年第1期81-88,171,共9页邵会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亚洲中部干旱区丝路沿线青铜时代文化格局与互动研究”(项目批准号:23AKG009)研究成果。
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起步较晚,对于考古学文化这一基础研究也相对滞后,目前还存在很多文化的空白点,考古学文化命名问题也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新疆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的深入,还给很多从事新疆考古的学者带来了困扰。本...
关键词:新疆史前时期 考古学文化 命名 
考古学视角下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新解读——以上古《蚕神嫘祖》和明代《高亮赶水》为例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5年第6期62-64,共3页贾昊楠 
近年来,随着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文献材料以外的考古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考古发掘与出土文物是探索历史真相的关键“钥匙”,而对涉及上古时期内容的故事解读便也应有参考文物考古材料的必要。中国民间流传着众多神话传说故事,内容多样...
关键词:考古发掘 文物考古 神话传说 考古材料 文献材料 精神文化内涵 历史真相 考古学视角 
音乐考古资料的时空建构理论与方法
《当代音乐》2025年第3期16-18,共3页潘俊汝 
音乐考古资料是音乐历史的物质化呈现,对其的研究一方面需要有音乐学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备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本文从音乐考古资料的所属范围及应用场合出发,说明笔者对音乐考古学与考古“音乐学”的理解与体悟,并尝试总结音乐...
关键词:音乐考古学 理论方法 “历史”的音乐 “音乐”的历史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学阐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10,140,共11页刘庆柱 
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五个特性”,其中“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是国家原则,“包容性”“和平性”是国民特性。中华文明“连续性”就是其国家历史的连续性,与其“国民”一代一代的延续不断裂发展,考古发现的出土文献与古籍典...
关键词:中华文明 五个“突出特性” 考古学阐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