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君

作品数:21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服饰艺术叙事艺术特征民族艺术彝族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化遗产》《民族艺术》《民族文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宋代端午服饰文化意蕴解读被引量:2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90-98,共9页廖明君 郭艳平 
宋代的端午服饰具有辟邪祈祥的节俗功用,也饱含追思缅怀之意,追思先贤、缅怀祖先的情感和精神寄托被融于端午节期间人们的穿戴之中。君民同乐、等级有差,区域共享、南北有异,兼容并包、源远流长等特点,诠释了宋代端午服饰中蕴含的尚中...
关键词:宋代 端午 服饰 文化 民俗 
宋代端午服饰艺术特征研究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廖明君 郭艳平 
宋代端午服饰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服饰形制、纹饰、色彩三个方面。遵古与创新、内敛与外放、禁锢与突破三组对立统一的关系诠释了宋代端午服饰形制上的特征;自然与超然、均衡与调和、繁复与简约三组概念对纹饰特征予以概括;而正色与间...
关键词:宋代端午 端午服饰 艺术特征 形制 纹饰 
壮锦:作为礼物的社会生命史变迁被引量: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16-122,共7页廖明君 李妮 
在壮族传统社会中,壮锦与壮族民众重要的人生礼仪密切相关,尤其在新生儿满月酒和女性婚礼仪式上,壮锦背带和壮锦被面作为礼物连接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丰富的人类情感。在这一过程中,人、神、物三者融会贯通,呈现出一种混融状...
关键词:壮锦 社会生命 壮族文化 
跨学科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廖明君教授访谈被引量:3
《民族艺术》2023年第5期121-129,共9页廖明君 王永健 
艺术人类学秉持跨学科的研究理念,对于民族艺术的研究,除了将民族艺术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现象而需要从艺术本体来研究,也需要将民族艺术视为各民族的一种文化行为,从涵养民族艺术的传统文化切入,才有可能全面深入地看清民族艺术。掌握...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 跨学科 田野调查 学术史 民族艺术 
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社会功能及保护传承被引量: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58-164,共7页廖明君 孙妍琰 
南宁平话师公戏与平话人民间信仰交织相融,是平话人的生命体验与价值呈现。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社会功能表现为一体两面的民间信仰性功能与非民间信仰性功能,其民间信仰性功能包括观演受众的精神慰藉、社会秩序的信仰维护、神话与传说的演...
关键词:南宁平话师公戏 民间信仰性功能 非民间信仰性功能 
“主位内聚焦—客位外聚焦”:叙事学双重视域中的傩戏被引量:3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5期143-151,共9页廖明君 刘远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美术史”(项目编号:17ZDA237)阶段性成果。
傩戏属于虚构叙事,表演与观戏之间无绝对界限。其戏场空间在横向上以傩坛为中心,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同时在垂直配置上受到道教“三清、三界”的垂直配天说影响,形成一个多重虚构叙事世界,其中的神祇分属于不同的宇宙空间。观众在观戏...
关键词:傩戏 主位—客位 双重视角 叙事学 
驱傩仪式中傩面具的可能世界叙事被引量:5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13-123,共11页廖明君 刘远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美术史”(项目编号:17ZDA237);2021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乡傩艺术叙事研究”(项目编号:YCBZ2021057)。
在驱傩仪式中,驱傩主角首先由兽类充当。随着人类在驱傩叙事中主体地位的日益凸显,驱傩主角又逐渐演变为由人类和兽类共同充当,直至最后完全由人类本身充当。傩面具造型也相应地呈现出从“兽面造型”到“半人半兽造型”、再到“人面造...
关键词:可能世界叙事 跨世界同一性 傩面具造型 变化规律 
人口流动:壮学研究的新视野——评《分离、互动与调适:一个壮族村落的人口流动与文化变迁》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29-31,共3页廖明君 
《分离、互动与调适:一个壮族村落的人口流动与文化变迁》一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体现了壮学新特色,在研究方法和写作风格上具有人类学特点,结论和讨论能给读者新的启发。该书的问世,不仅推动了国内少数民族人...
关键词:壮学 人口流动 文化变迁 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下的戏剧审美功能探析:以彩调剧《刘三姐》和《新刘三姐》为例被引量:2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1年第2期358-370,735,共14页程文凤 廖明君 
广西2020年高校中青年教师项目(2020KY04004)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美术史”(17ZDA237)阶段性成果
20世纪60年代,彩调剧《刘三姐》在全国取得的影响力非同凡响,至今仍然是个经典。《新刘三姐》是在延续“刘三姐”这个人物符号新创编的剧目,自2019年9月首演至今,连续参加了上海的“艺起前行”、北京国家大剧院、2021年元旦戏曲晚会的演...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批判 审美治理 彩调艺术 刘三姐 
叙事被引量:5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9-15,共7页廖明君 刘远峰 
叙事从研究客体的“讲故事”以及研究主体的“写故事”两个维度介入人类学和民族学。在人类学和民族学发展所经历的古典、现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中,其叙事范式依次呈现为突出文学性、突出科学性和突出诗性的特点,并可以在文本的科学性与...
关键词:人类学 民族学 叙事 中国本土化 跨媒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