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永进[1] 游凯[1] 陈利[2] 张月[1] 赵红叶[1] 吕金昌[1] 徐彦[1] 程文龙[1] 李玉堂[1] 李印东[1]
机构地区:[1]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1300 [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 处:《卫生研究》2014年第3期500-503,共4页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
摘 要:目的研究北京市成年男性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35~60岁北京市男性居民2020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调查对象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职业、睡眠情况、吸烟及饮酒现况和体力活动等;测量受检者身高和体重,用以计算体质指数(BMI),作为肥胖的评价指标,同时测量腰围(WC)、臀围(HC),计算腰围/臀围比值(WHR),作为中心性肥胖的检测指标。将与男性超重和肥胖相关的因素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北京市35~60岁男性居民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39.8%和21.0%,超重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肥胖率却随年龄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不同BMI水平在人群职业、教育水平、睡眠、吸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力活动方面,活动强度,工作、家务和静坐方面的体力活动代谢当量数(METS)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交通和休闲METS得分无显著性差异。不同BMI水平低中高体力活动以及代谢当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除体力劳动之外的其他非脑力劳动职业、目前吸烟是男性居民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年龄在40~49岁和50~60岁分别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睡眠时间〈7h和高体力活动是男性居民肥胖的保护因素;而腰臀围比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35~60岁男性居民超重及肥胖率较高。
分 类 号:R181.2[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R195.4[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