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珊珊[1] 马辛[1] 尹梦雅[1] 朱虹[1] 赵永厚[2] BARNABY Nelson 刘嘉[4] 贾竑晓[1,4,5]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100088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神志病医院,哈尔滨150036 [3]Orygen Youth Health Research Centre,Centre for Youth Menta lHealth,University of Melbourne,Melbourne [4]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5]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精神分裂症研究所,北京100088
出 处:《科学通报》2014年第13期1223-1229,共7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基金(1102013501)资助
摘 要:现有的文献证据显示,神经心理学损害已被确立为抑郁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但关于抑郁症患者具体的神经心理学损害尚未总结出公认的模型.本研究采用自我面孔识别(self-face recognition,SFR)这一经典的神经心理学范式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我是否受损.本实验招募了18例抑郁症患者和20例健康被试进行SFR测试.实验中采用面孔合成技术测量了与控制组被试相比,抑郁症患者在不同面孔识别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面孔识别加工偏向性大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被试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36)=7.388,P=0.01).随后的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揭示了抑郁症患者在自我-名人和自我-陌生人任务上分别表现出来的自我偏向(t=2.636,P=0.012)和自我识别偏向(t=2.190,P=0.035)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我加工和自我识别加工的损害,表明抑郁症个体确实存在自我异常水平.以上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抑郁症的病因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 键 词:重性抑郁障碍 神经心理学 认知功能 自我面孔识别 自我加工 自我异常
分 类 号:R749.4[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