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杏芳[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430079
出 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第2期57-61,共5页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一般项目:"横断综析的大成智慧工程与大学学科壁垒之融通";课题批准号:12YJAZH176
摘 要:对"钱学森之问"的解读有浅层与深层的两种不同方式,从表层看"钱问"揭露了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渎职罪,然而从深层看则"观察必定渗透着理论"、"钱问"背后必定蕴含着钱学森本人观察高等教育现象独特的理论视角,而钱学森的全部哲学思想的理论特质,一言以蔽之,就在于它是一种"历史理性的科学哲学",以此视角来构成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批判性的向度,那么"钱学森之问"的精神实质从深层看暴露出的乃是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贫困:既有"历史理性的哲学"的贫困,更有"历史理性的科学哲学"的贫困。不仅如此,"钱问"还与钱学森本人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静力学批判"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它昭示着建构"动力学的高等教育学"乃是终结"钱学森之问"的真正建设性的向度!
关 键 词:钱学森之问 历史理性的科学哲学 静力学的高等教育学 动力学的高等教育学
分 类 号:G649.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2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