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卫华[1]
机构地区:[1]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出 处:《伦理学研究》2014年第3期40-44,共5页Studies in Ethics
基 金: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先秦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研究"(11CZX065);国家重大招标课题"现代社会诸伦理形态研究"(10AZX004)
摘 要:现代社会中,理性的滥觞,特别是经济理性、科技理性的共生互动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人类也随之陷入到"碎片化"的道德困境中。自然情欲的急剧膨胀以一种强大的破坏力解构着伦理世界中个体与实体的统一,伦理感的飘零成为现代中国人的伦理之痛。同时,经济理性对个人利益的推崇以及科技理性对"实然世界"的深度探索也将人们从具有神圣性的意义世界抛回到世俗世界中。"精神"的失落成为现代中国遭遇的现实危机。而危机背后的根源实为"理"的独霸,"情"的失语!因此,要化解这场精神危机,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实现"情"与"理"的生态互动。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精神"为内核、以情理统一为人性基地的情理主义传统为我们走出现代精神危机提供了富有建设意义的启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