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少忠[1] 

机构地区:[1]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ICU,325000

出  处:《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年第5期110-112,共3页Modern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a

摘  要:感染性休克在危重病患者中很常见,且病死率高。其由于多种机制作用,使外周血管持续处于扩张状态,发展成血管扩张性休克,血液重新分布,脏器低灌注和组织缺血缺氧。此时液体复苏和儿茶酚胺类药物对该类患者治疗效果差,出现顽固性低血压。1997年Landry等首次报道使用小剂量血管加压素成功治疗感染性休克以来,相关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血管加压素成功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报道,不过很多研究都是以垂体后叶素作为血管加压素药物来应用。现就垂体后叶素应用于感染性休克的相关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关 键 词:感染性休克 垂体后叶素 治疗效果 儿茶酚胺类药物 血管加压素 危重病患者 临床应用 组织缺血缺氧 

分 类 号:R459.7[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