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酚胺类药物

作品数:33被引量:10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钱素云樊寻梅曾健生林浩然于存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郑州市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麻醉与镇痛》《分析化学》《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亚甲蓝——脓毒症休克的“魔法锦囊”?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李莉 张丽娜 钱招昕 
基金资助:医路“格”新-液体治疗科研基金项目(YLGX-ZZ-2020003)。
血管活性药物是脓毒症休克的治疗基石。近年来,联合应用不同升压机制的非儿茶酚胺类药物成为脓毒症休克的研究热点,以期减少大剂量、长时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NE)相关的不良反应。然而,升压素类、血管紧张素(AT)Ⅱ价格昂贵,且大多未在国...
关键词:亚甲蓝 脓毒症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非儿茶酚胺类药物 
心源性休克儿茶酚胺类药物的选择与应用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2020年第1期10-13,共4页郑昭芬 唐毅 潘宏伟 何晋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9SK2021)。
儿茶酚胺类药物是稳定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基础用药,该类药物应用需个体化。收缩压维持于80~90mmHg,可先用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收缩压<80mmHg或平均动脉压<60mmHg,需要在提高心输出量的同时进一步收缩血管提升血压时,可首选去甲肾上...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 儿茶酚胺类药物 治疗 
分子印迹纳米管膜的制备及对人体尿液中儿茶酚胺类药物的检测被引量:8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年第4期653-659,共7页丘秀珍 华永标 郭会时 卢文贯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14A030307024;2016A030307048)资助~~
以多巴胺(DA)为模板,多孔阳极氧化铝膜(AAO)为反应载体,合成了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管膜(AAO@MIP).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子印迹纳米管膜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了其对儿茶酚胺类(CLs)药物的吸附性能.实验结...
关键词:多孔阳极氧化铝膜 分子印迹纳米管膜 儿茶酚胺 高效液相色谱 
不同循环障碍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被引量:4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8年第3期169-175,共7页许巍 刘春峰 
危重儿童循环障碍的识别和治疗始终是儿童重症医学的重要内容。改善循环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是关键。不同的循环障碍类型,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尽相同。充足液体复苏后的低血压和...
关键词:休克 儿童 血管活性药物 儿茶酚胺类药物 
儿茶酚胺类药物是否有利于内脏灌注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8年第3期176-181,共6页陈扬 陆国平 
儿茶酚胺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主要作用是升血压和(或)增加心肌收缩力。而休克的治疗目标是维持组织灌注和改善氧代谢,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问题仍是充满争议的。儿茶酚胺类药物究竟能否改善内脏灌注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儿茶酚胺类药物 内脏灌注 休克 升压药物 正性肌力药物 
儿茶酚胺类药物在休克救治中的不良反应被引量:2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8年第3期182-185,共4页曲东 任晓旭 
儿茶酚胺类药物是休克救治中的重要一环,其最佳目的是维持患者血压的同时增加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改善微循环,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但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儿茶酚胺类药物常常是把“双刃剑”。因此,关注每个药物获益的同时兼...
关键词:儿茶酚胺 休克 不良反应 
β1-、β2-肾上腺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年第14期652-653,共2页李华贤 
作为交感神经递质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内分泌激素的肾上腺素(Epinephrine,E)以及进入体内的儿茶酚胺类药物,参与体内多数器官功能的调节。而这些调节都要通过靶器官上的肾上腺素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AR)来实现。...
关键词:肾上腺素受体 调节作用 儿茶酚胺类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 信号转导通路 去甲肾上腺素 生物学特征 内分泌激素 重要脏器 血液循环 体内 受体家族 神经递质 器官功能 理想模型 肌肉收缩 分布状况 调节效应 蛋白偶联 代谢调控 
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年第5期110-112,共3页陈少忠 
感染性休克在危重病患者中很常见,且病死率高。其由于多种机制作用,使外周血管持续处于扩张状态,发展成血管扩张性休克,血液重新分布,脏器低灌注和组织缺血缺氧。此时液体复苏和儿茶酚胺类药物对该类患者治疗效果差,出现顽固性低血压。1...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垂体后叶素 治疗效果 儿茶酚胺类药物 血管加压素 危重病患者 临床应用 组织缺血缺氧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经左房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年第1期83-85,共3页谢英 程加文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经左房给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可行性。方法28例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二组:LAP组和CVP组。二组患者术前均经右颈内静脉安放Swan—Ganz导管,待术中放入肺动脉。LAP...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左房 左房压 儿童 
血管加压素对体外循环后低血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15期306-307,共2页孙杰 毛毛 唐晓阳 钱燕宁 丁正年 
2010年度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诊疗新项目新技术(2010)
心脏手术患者经过体外循环后可出现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需要使用增加外周血管阻力的药物如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但儿茶酚胺类药物具有肺血管收缩作用,不适合应用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研究发现,血管加压素具有提高体循环...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体外循环后 血管加压素 治疗作用 低血压 儿茶酚胺类药物 外周血管阻力 去氧肾上腺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