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铁钰[1] 刘一辉[1] 蔡玉建[2] 符长标[1] 张新江[1]
机构地区:[1]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225000 [2]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省225000
出 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2期180-18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摘 要: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的急性分水岭脑梗死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及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1)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低于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及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及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3个月后各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皮质前型及皮质后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率高于皮质下型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皮质下型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率高于皮质后型(45.5%vs.15.4%,P<0.05)。结论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预后较好,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小于皮质型患者;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是分水岭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
分 类 号:R743.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