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付瑞珣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出 处:《郭沫若学刊》2014年第2期45-48,共4页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摘 要:郭沫若对《周礼》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周官质疑》一文,郭老用金文对比官制的方式得出:《周礼》一书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后学参考"遗闻佚志"加以己见所著。后来学者提及郭沫若对《周礼》研究的贡献时也只提及《周官质疑》。因此,郭老便成了《周礼》成书"战国说"的代表。其实,郭沫若对《周礼》一书的观念不是静态的,其对《周礼》成书年代的看法更为复杂。本文以时间为尺度,细心考察郭老的专著中有关《周礼》的材料,发现郭老对《周礼》的态度是动态的,其历程大体可用冯友兰先生的"信古·疑古·释古"来概述。而这一历程则是郭氏的学术理路与近代"周礼学"史的内在发展互相交织的体现。
关 键 词:郭沫若 《周礼》成书年代 《周官质疑》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2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