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项红专[1]
出 处:《中小学管理》2014年第6期52-54,共3页
基 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著名中学校长办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880128)的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梁漱溟曾有过三次从事中学教育实践的经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机是解决人生问题及由人生问题带来的社会问题。他对中国教育的流弊感到苦闷,希望通过办学与青年为友,也是自己求友。认为教育改造的方向是让学生拿出他们的心思、耳目、手足的力量,来做他们自己的生活。他在担任广东省立一中校长时曾提出改造学校的十条具体意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3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