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鹏[1]
机构地区:[1]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出 处:《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年第4期1-4,共4页Journal of Bijie University
基 金: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反基础模型论原理及其在解悖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GH-533;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反基础公理AFA及其在解悖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BS030
摘 要:说谎者悖论作为古老的逻辑之谜,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逻辑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去探究它。一般认为巴威斯等人借助情境语义学对说谎者悖论做出了相对合理的解释。尼科洛夫在模糊逻辑和直觉模糊逻辑中引入巴威斯等人提出的一些定义和结论,从而说明说谎者语句在模糊逻辑和直觉模糊逻辑中不产生悖论。As an ancient conundrum of logic, the liar paradox deeply attracted many logicians, philoso- phers, linguists to explore it. Jon Barwise, who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relatively reasonable explaining the liar paradox with the help of situation semantics. Nikolai G. Nikolov cited some definitions and conclusions which proposed by Jon Barwise in fuzzy logic and intuitional fuzzy logic, illustrated the liar is not a paradox in fuzzy logic and intuitional fuzzy logic.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