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本义[1]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14年第6期6-12,共7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希腊政治哲学与中国先秦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12C031)
摘 要:哲学史上关于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有几种代表性解读:传统的解读受柏拉图影响而存在着有意曲解的问题;近现代以来的解读,或者陷于文本的微观语境和字面语涵的讼争之中,或者只从现代人文关怀的维度去把握这一命题的价值观方面的内涵而遗忘了特定历史内容。辩证统合地看,普罗泰戈拉对人的理解处在转型过渡之中,其思想内涵是复杂的、矛盾的;对人的把握既有一定的笼统模糊性,又在向一定的清晰区分与抽象规定转变;语境既涉及到认识论也关涉价值论,并没有完全地把两者加以分离,但又感到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对人的理解,既不完全是感性具体中的人,也不完全是理性抽象规定中的人,主要是从感性具体向理性规定转变过程中的"特殊人",以当时公民阶层的社会属性来理解人的规定;尺度标准既有个别性也有一般性,没有提出一个绝对的统一标准,而是自发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标准,但又感到统一标准的存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