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樊沁永[1]
出 处:《人文杂志》2014年第6期13-19,共7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摘 要:晚明儒佛会通是中华文化整合的又一次高峰,而在这个宏大的文化思潮中,高僧群体解释儒家典籍《四书》文本尤为引人注目。《四书》经由朱熹章句集注之后,升格为儒家新兴经典,通过精英讲学、科举选拔、民间教学等方式普及甚广。但由于朱熹严格批判佛老的思想,也使得佛教遭遇了理论上的挑战。时至晚明,学风败坏,儒佛两家均受到重大影响。佛教在重建良好宗风的过程中也主动融摄儒家思想,在《四书》文本上有多样化的诠解,为传统儒家四书学打开了一个新的面向,体现了佛解《四书》的共同特点。本文对晚明佛教解释《四书》的文献进行全面考察,通过诠释体例分类及宗趣分析,初步介绍这一学界尚未全面且充分关注的领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9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