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城市知识群体的生活想象与身份认同——以《生活周刊》为例的分析(一九二五至一九三三)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悦晗[1]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浙江杭州311121

出  处:《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第6期176-187,共12页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生活场域与阶层再生产--以民国时期北京;上海知识群体为例(1927-1937)>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JC840015

摘  要:本文引入"想象史学"的概念,以《生活周刊》为例,考察1920年代至1930年代城市知识群体的生活想象与身份认同问题。这一时期,知识群体的生活想象主要集中在生活意义、生活趣味、职业生活以及闲暇娱乐四个方面。知识群体赋予"生活"超越当下的正面色彩寻求生活意义。他们将原本重复的、单调的、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精致化、陌生化与艺术化,获得生活趣味。知识群体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入手,倡导职业的真谛与乐趣所在,弥补职业生活单调、无聊的特点。他们将闲暇娱乐视作职业生活的调剂与补充,是恢复职业工作状态的手段。城市知识群体运用他们具有的文化资本,对生活赋予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取向,同以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为主导的市民阶层生活品味相区隔,既强化了他们对自身群体的身份认同感,也固化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分殊。

关 键 词:知识分子 生活想象 身份认同 阶层 文化资本. 

分 类 号:K25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