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建构:文学世俗化的意义——以1980年代以来的小说为中心的考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戴海光[1,2]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2 [2]铜仁学院中文系,贵州铜仁554300

出  处:《理论导刊》2014年第6期104-108,共5页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亚鲁王>的文学人类学研究(13xzw024)"

摘  要:"世俗化"具有解构与建构的双重功用:一方面瓦解了以往超验主义的宗教秩序与理想主义的价值秩序,一方面建构了一套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从本质论看,"世俗化"过程是一个价值观念转变的过程,个体从超验的秩序与狂欢化的激情中解脱出来,理性精神逐渐成为个人精神的主体,而现实、世俗的生活则成了个体关注的中心问题。价值观念的"世俗化"转向,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就文学艺术而言,"世俗化"思潮推动了文学世俗化进程,从根本上影响了文学的美学风格与发展格局的建构,在确立文学本体审美性、人物主体性,增添文学发展活力,扩充"俗"文学的生态版图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革命性"意义。

关 键 词:文学世俗化 秩序瓦解 文学本体 平民情怀 “纯文学” “俗文学” 

分 类 号: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