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俗化

作品数:14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治国杨国荣马俊丽褚洪敏赵联成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襄樊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方文坛》《北方文学(中)》《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代俄国自信始于何处:“19世纪俄罗斯文学”起源考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5期75-89,共15页林精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剑桥俄罗斯文学(九卷本)翻译与研究》(14ZDB089);牛津大学欧洲人文中心访问学者项目~~
彼得一世改革肇始了俄国大规模效仿现代欧洲文明之风,以东正教信仰和东斯拉夫民间美学为主体的古罗斯文学,1740年代之后加速让位于翻译文学和模仿欧洲文学的现代俄罗斯文学。但18-19世纪之交,伴随着强调民族国家认同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
关键词:19世纪俄罗斯文学 浪漫主义俄国化 俄罗斯帝国认同 文学世俗化 
明代中后期文学世俗化中的民歌因素被引量: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87-93,共7页徐文翔 
明代中后期文学发展的一个主要倾向,是它的世俗化。在诗歌和散曲的世俗化中,民歌是起推动作用的关键因素。它不仅从形式上影响了二者的体式和语言,更从内蕴上使其具有了一种"世俗之趣"。这种变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雅→俗"的回归过程,...
关键词:中晚明 诗歌 散曲 民歌 世俗化 
浅谈薄伽丘的“诗之神学”被引量:1
《北方文学(中)》2015年第4期107-108,共2页虞筝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学派代表之一。他是近代短篇小说的奠基者,同时在文艺理论上也颇有建树。薄伽丘肯定古典文学,支持人文主义,对诗进行了有力的辩护,赋予了诗以真理性与社会价值,实际上为文学的世俗化提供了有利根据。...
关键词:“诗之神学” 人本主义 文学世俗化 革新 
文学世俗化的功与过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4年第2期2-5,共4页晓苏 
追根溯源,那些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新思潮基本上都发源于西方。世俗化思潮当然也不例外。这股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风靡于我国的文化思潮,似乎至今也没有完全停息下来。无论是在思想领域还是在文学领域,到处都还能看见它的余波,听到它的回...
关键词:当代文学 影响 文学 思潮 世俗化 领域 
解构与建构:文学世俗化的意义——以1980年代以来的小说为中心的考察
《理论导刊》2014年第6期104-108,共5页戴海光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亚鲁王>的文学人类学研究(13xzw024)"
"世俗化"具有解构与建构的双重功用:一方面瓦解了以往超验主义的宗教秩序与理想主义的价值秩序,一方面建构了一套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从本质论看,"世俗化"过程是一个价值观念转变的过程,个体从超验的秩序与狂欢化的激情中解脱出来,理性...
关键词:文学世俗化 秩序瓦解 文学本体 平民情怀 “纯文学” “俗文学” 
论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教育
《作家》2013年第12X期158-159,共2页秦春 
文学教育作为文学功能的一种在场方式,在大众文化时代正遭遇解构的危机。"大众"以它权威性、规约性取代了文学接受主体的感悟性、体验性。同时,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又催生出文学世俗化甚至庸俗化的走势,而将文学置于一个追求感官世界、欲...
关键词:文学教育 大众文化 文学世俗化 精神坚守 
娱乐化时代的道德失范与灵魂救赎——浅论文学世俗化之弊及应对之策
《鄂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43-46,共4页张治国 
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影视传播与和谐文化建设"。项目编号:[2007]
文学世俗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着消解思想深度,放逐人文精神,缺少文化内涵,丧失美学品格,流于低俗、庸俗,道德失范等缺陷。消除文学世俗化之弊,既是净化文艺生态、构建和谐文化的时代要求,也是文学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关键词:大众文化 娱乐化 文学世俗化 道德失范 除弊 
世俗化文学的精神陷落与文化拯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2期83-87,共5页张治国 
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
世俗化是影视文化语境下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向和基本特征。文学世俗化倾向有积极进步的意义,同时也存在明显缺陷,主要表现在肖形失真、显性乏善、逐乐伤美等方面。消除文学世俗化之弊,需要建立自律、他律性相结合的文化规范和宏观的...
关键词:文学世俗化 娱乐化 精神陷落 文化拯救 
新时期文学世俗化的主要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97-98,共2页杨国荣 马俊丽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 文学世俗化 成因 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主要特征 
浅论新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成因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第2期70-72,共3页徐翔 
中国文学在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政治乌托邦神话的破灭,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制约逐渐减弱,作家关注社会生活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视角,可以从文化、哲学、美学等不同视点来观照现实生活,新时期文学由此摆脱了'一元',走向'多元'.虽然新时期...
关键词:新时期 文学 世俗化 文学传统 现实状况 创作心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