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阿斯[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哲学系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82-87,共6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别尔嘉耶夫对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之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 要:别尔嘉耶夫认为,对信仰的哲学索解,是信仰的普遍性获得具有公共性的辩护的途径,也是大众获得宗教知识的有效方式。因此,他逻辑严密地完成了对于"堕落"的哲学阐释。客体化的认识以思维与存在的对立为基本进路,混淆了主语和谓语,以谓词所指的"关于什么",取代主词所指涉的"什么",将思维所制定的客体性概念"存在"实在化,并视为规定着人之思维的认识对象。由于存在乃认识主体的产物,被客体化的存在本质上便不过是人自身的外化。这样,人对存在的膜拜实质上乃对自身的膜拜,是人想"像上帝一样"的体现,这与基督教的堕落的教义若合符节。另一方面,基督教认为,正是堕落导致了人与上帝、人与人、人与世界的疏离。在客体化的认识中,由于存在取代了作为存在者的人的活生生的生存,抹杀了人的个性、人格,这就隔绝了人认识上帝的可能,从而使得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由"我-你"变为"我-它",这与堕落的结果亦若合符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