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家源看朝鲜半岛的乐府观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小盾[1] 

机构地区:[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4年第4期83-91,共9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乐府"概念于12世纪初传入朝鲜半岛,此后展开了多种历史形态。《高丽史》曾用它指称宫廷掌乐机构和其中的乐章歌辞;李齐贤(1288—1367)则在"乐府"的名义下,创制了一种七言四句俗乐辞体,进而建立了用汉文学来书写本土歌辞风谣的乐府文学传统。到朝鲜时期(15世纪以后),出现了另外两种乐府观:一是纯文学的乐府观,用"乐府"指称模仿汉唐乐府诗诗题和文体的作品;二是文化本位的乐府观,倡导自创新题,用七言四句诗来书写可供鉴戒的本国历史。后者引发了以"海东乐府"为名的创作热潮,证明朝鲜半岛汉文学是重视文化表达的文学。现代文学史家李家源对上述乐府现象作了全面而富于理论特色的介绍。他用乐府文学史的方式表达了朝鲜半岛古典作家的文学理想:用汉字来抒写本民族的独特文学,既效法中华又超越中华,实现高雅文学形式和本土文化的完美结合。

关 键 词:朝鲜半岛 乐府诗 文学传统 历史形态 文学史家 12世纪 15世纪 文化本位 

分 类 号:I312.072[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