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米酚促排卵周期的特点和规律性再认识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四友[1] 郑家凤[1] 

机构地区:[1]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佛山528000

出  处:《生殖医学杂志》2014年第6期480-483,共4页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摘  要:回顾性分析总结氯米酚(CC)促排卵周期和自然周期的卵泡监测资料,比较二组卵泡期长短、不同时间点的子宫内膜厚度(EM)和宫颈粘液评分(CS)、排卵前LH峰出现比率、排卵时优势卵泡大小、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和活产率。自然周期组和CC组共监测有优势卵泡(≥1.4cm)发育各230周期,最终能排卵者分别为190周期和186周期,卵泡期分别为(16.32±0.26)d和(17.02±0.28)d,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优势卵泡直径2.0cm时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8mm者自然周期组占95.3%,显著高于CC组(34.9%)(P〈0.01);但在排卵前≥8mm者两组分别为96.8%和95.7%,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在优势卵泡2.0cm时宫颈粘液评分≥9者自然周期组与CC组分别为94.7%和33.8%(P〈0.01),而在排卵前再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95.8%vs.94.6%)(P〉0.05)。自然周期组和CC组的排卵周期中于排卵前出现LH峰比率分别为94.7%和93.5%,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周期组排卵时优势卵泡直径为1.96±0.31cm(1.6-2.4cm),显著小于CC组的2.46±0.46cm(1.8-3.0cm)(P〈0.05);自然周期组在优势卵泡≤2.2cm前排卵者(98%)显著高于CC组(35%)(P〈0.01),而自然周期组在优势卵泡〉2.2cm后排卵者(2%)显著低于CC组(65%)(P〈0.01)。CC组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33.33%vs.22.11%)(P〈0.05)。但两组之间流产率、宫外孕率、活产率的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CC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有效的、安全的、价廉的促排卵药,其卵泡生长发育的特点是生长速度更快、长到更大才成熟、多数能自然排卵、卵泡成熟排卵前并未影响宫颈粘液评分和子宫内膜厚度,所以对CC周期未妊娠者应另外寻找更深层次的不孕原因。

关 键 词:氯米芬 排卵 自然周期 子宫内膜 宫颈粘液 

分 类 号:R[医药卫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