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年第3期234-236,共3页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219;30870863;81271560);广东省科技计划(2011B080701087;2009B030801251)
摘 要:既往认为帕金森病( PD)的病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衰老、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近来神经免疫炎症机制在PD中的作用受到普遍关注。许多临床研究[1,2]发现PD患者血清、CSF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炎症活化T淋巴细胞亚型增多,并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增多。在PD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研究中,应用示踪剂[11C](R)-PK11195标记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发现脑干、基底节及额颞叶皮质区其数量均明显增高[3]。曾感染过幽门螺杆菌、流感病毒、Epstein-Barr 病毒等的人群患PD的风险增加[4],而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人群PD患病率明显低于从未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5]。同时,在PD动物模型中也发现了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细胞因子增高[6],另外在某些PD转基因小鼠模型中也出现炎症反应强度的增强[7],而在PD动物模型中应用某些可调节免疫炎症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米诺环素、他汀类药物以及中药抗炎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雷公藤内酯素等可发现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对PD神经免疫炎症的可能机制综述如下。
关 键 词:免疫炎症机制 帕金森病 神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EPSTEIN-BARR 非甾体类抗炎药 小胶质细胞激活 他汀类药物
分 类 号:R742.5[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