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化学系
出 处:《应用化学》2001年第7期566-56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基 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2 0 0 0 H 0 3 );西北大学科研基金 (98N W0 7F )资助课题
摘 要:Biginelli于1893年首次报道了乙酰乙酸乙酯、芳香醛和脲在浓盐酸催化下缩合得到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这一合成方法被称为Biginelli反应[1]. 近年研究表明, 3,4-二氢嘧啶-2-酮类化合物具有与1,4-二氢吡啶衍生物相似的药理活性[2], 如钙拮抗剂、降压剂、α1a-拮抗物等,因此,Biginelli反应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然而,初期报道的反应收率较低,为此,人们作了大量研究,主要有:微波促进[ 3]、固相合成[4]、加BF3*Et2O/CuCl[5]、FeCl3*6H2O [6]和PPE(多磷酸酯)[7]等催化剂、Singh[8]用FDA1唑烷代替醛等都高产率地得到了3,4-二氢嘧啶-2-酮. 但催化剂BF3*Et2O/CuCl和PPE不易得到,微波促进及固相合成操作复杂,步骤较长,使这些改进方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镧系元素在有机合成中不但能增强反应的活性,又能改善反应的选择性,具有特殊的催化作用[9]. 我们发现,在LaCl3*7H2O存在下,乙酰乙酸乙酯、芳香醛与脲一锅法合成可以高收率地得到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 为了研究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此类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本文考察了不同的醛对反应的影响,合成了一系列的目标化合物. 反应式如下:An efficient one-pot synthesis method for 3,4-dihydropyrimidinones using lanthanum chloride heptahydrate as a catalyst by the reaction of aldehyde, β-keto ester and urea(in molar ratio 1∶1∶1 5) in ethanol is described.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affords product in good yield(80%~90%).
关 键 词:BIGINELLI反应 三氯化镧 合成 3 4-二氢嘧啶-2-酮 催化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