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合肥联合大学
出 处:《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9期19-22,共4页Economic Perspectives
摘 要:人们的收入并不完全用于消费,消费后剩余的那一部分便成了储蓄。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如何分配?比例的形成有何规律可循,对于经济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此,古往今来的经济学家作了不少研究,如凯恩斯的消费需求随收入增长而递减的理论,杜林贝利的相对收入及消费示范效应对消费行为影响的理论,费兰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消费需求函数形成。然而,用以上这些消费理论来分析中国的消费问题时,往往有着两张皮的感觉,其原因在于:西方经济学家的消费理论是在完善的市场制度下形成的,它不受制度变迁影响,具有稳定的制度预期,消费者行为是内生的,其面临的市场应由其内生行为进行调整解决,不会因制度变革带来较长期的外部冲击而改革理性预期,改变风险的性质;消费者收入是其人力资本的函数,消费者在收入约束下追求消费效用的最大化,消费支出自由属于“天赋人权”;消费者行为具有前瞻性,可计算的预期长度为一生,并可能为下一代做准备,形成所谓“生命周期”或“跨代模式”。预期长度加入到收入-消费关系中,消费者按生命周期配置资源、规避风险、追求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
关 键 词:消费理论 消费需求函数 消费增长 消费共振 消费结构
分 类 号:F014.5[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1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