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亚男 姜洪池[1] 

机构地区:[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150001

出  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8年第12期1076-107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5BAI13809).

摘  要: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HC),也称Klatskin瘤,占胆管癌的半数以上,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与右、左二级肝管起始部[1].在不进行干预治疗的情况下,PHC患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不到6个月,而通过切除受累的肝内外胆管或同侧肝组织,其中位生存期可达19~39个月[2].尽管手术治疗为PHC患者提供了长期生存的机会,但据统计PHC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分别为43%~81%,1.4% ~ 12%[3].

关 键 词:肝门部胆管癌 干预治疗 肝功能衰竭 肝切除术后 危险因素 KLATSKIN瘤 中位生存期 肝内外胆管 

分 类 号:R735.8[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