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彩娟[1] 王刚[2] 王充 任志学 齐幸愉 刘国安
机构地区:[1]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4 [2]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河北定州073000 [3]易县人民医院,河北易县074200
出 处:《四川中医》2019年第1期82-84,共3页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8228)
摘 要:目的:了解急性丘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急性丘脑梗死与其他部位脑梗死中医单证分布差异,丘脑痛与非丘脑痛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从多角度分析丘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03例急性丘脑梗死及92例其他部位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期,同时进行中医辨证,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03例急性丘脑梗死患者中,风证出现率最高,为84. 47%,其次为瘀证、痰证、火证、阴虚证、气虚证;证候组合形态以风痰瘀证最多,占15. 53%,其次为风火瘀证及风火痰证,占13. 59%;急性丘脑梗死患者与其他部位脑梗死患者比较;瘀证及阴虚证出现率明显增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他证型出现率无明显差异,丘脑痛组瘀证出现率明显高于非丘脑痛组。结论:丘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风证为最显著,急性期后风证出现率迅速下降,在丘脑梗死的整个病程过程中,痰证和瘀证持续存在,是丘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于中风病的始终。丘脑梗死瘀证和阴虚证较其他部位脑梗死出现率高,其他证型无明显差异,丘脑痛较非丘脑痛患者血瘀证出现率更高。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