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飞地”现象析古蜀民间艺术的对外交流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常雁来[1] 陈向峰[1] 

机构地区:[1]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出  处:《四川戏剧》2018年第12期45-48,共4页Sichuan Drama

基  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南方丝绸之路川滇段民间美术与欧亚文化交融研究"(课题批准号:15SKG238)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古蜀文明的独立性、神秘感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文化飞地"现象,随着对南方丝绸之路的深入研究,古蜀文明与异域文明自然就联系起来。古蜀文明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对外交流,不但历史久远而且地域广博,其重要原因是民间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方丝绸之路有多条路径通往国外,且是"从蜀宜径",从而保证了古蜀民间文化艺术与国外文明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下源源不断地进行。外来文化艺术"本土化",既是异域文明交流的成果,也是古蜀民间文化艺术自身"开放性"与"包容性"的体现。

关 键 词:文化飞地 南方丝绸之路 古蜀文明 民间艺术 对外交流 

分 类 号:J0[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