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法硕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200062
出 处:《电子政务》2019年第2期72-81,共10页E-Government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的形成与耦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YJC6301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地方政府创新效果阻滞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ECNU-YYJ025);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项目"‘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中地方政府创新阻滞与应对研究"(项目编号:2018BGL001)
摘 要:地方政府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过程中,创新执行主体通常会采取一些行动策略以提升创新效果,但对哪些行动策略较常被采用、这些行动策略如何提升创新效果的研究却非常缺乏。通过深度访谈获得原始数据,应用扎根理论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形成概念与范畴,并以此考察上海市C镇"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过程中的行动策略。研究发现,执行主体有效性和创新产品有效性是决定创新效果的重要因素。C镇政府先后采取了建设政府创新团队、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设计开发创新产品、辖区内推广宣传、提高社会声誉等五种行动策略提升创新效果。基于此,初步建构了地方政府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效果的行动策略模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