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金华[1] 袁宝玉[1] 朱奕昕[1] 乐华辉 姜晔 王佳敏 闫福岭[1] 郭怡菁[1]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210009
出 处:《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9年第1期36-39,共4页Journal of Epileptology and Electroneurophysiology(Chin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471187).
摘 要:目的:探讨卟啉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分析一个基因确诊的卟啉病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基因检测结果,同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患者,青年女性,慢性间歇性病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羟甲基胆素合成酶(HMBS)基因存在一处杂合性改变。神经电生理特点:①上肢神经传导异常早于下肢,运动神经异常早于感觉神经,而且上肢的神经传导异常恢复早于下肢,运动神经异常恢复早于感觉神经;②F波早期可出现异常,上肢早于下肢,恢复时亦是上肢早于下肢;③针极肌电图失神经电位出现晚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减低;④电生理异常显著滞后于临床表现,临床症状较重的时候,电生理异常反而较轻,而临床恢复相对较好的时候,电生理仍有严重的异常。结论:卟啉病的临床表现初期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神经电生理有其独特特点,HMBS基因检测可确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