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丽[1] 付伟伟[2] 林琳[3] 吴喜跃[4] 吴龙[5] 赵树超[2] 付海洋 许丹榕 蔡珊珊[1] 张声[1] 刘雪咏[1] 王行富[1] Zhang Li;Fu Weiwei;Lin Lin;Wu Xiyue;Wu Long;Zhao Shuchao;Fu Haiyang;Xu Danron;Cai Shanshan;Zhang Sheng;Liu Xueyong;Wang Xingfu(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5, China;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03, China;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5, China;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5,China;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Un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5,China)
机构地区:[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5 [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66071 [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5 [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州350005 [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5
出 处:《中华病理学杂志》2019年第2期137-140,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基 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01155);福建省卫计委青年科研基金(2016-02-18).
摘 要: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1月至2018年3月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93例脑室内脑膜瘤,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结果脑室内脑膜瘤占脑膜瘤总数1.95%,男女比例为1.0∶2.6。发病年龄8~72岁,中位年龄47岁,发病高峰为41~60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40/66,60.6%)、头晕(20/66,30.3%)等,术前症状持续时间1 d^6年不等。主要发生在侧脑室(88/93,94.6%),以三角区居多(78/88,88.6%)。大部分(53/73,72.6%)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周围脑水肿。肿瘤最大径0.2~11.0 cm,中位值4.5 cm。肿瘤周围脑水肿与肿瘤最大径及WHO分级有关。组织病理学类型包括:纤维型、过渡型、脑膜上皮细胞型、血管瘤样型、沙砾体型、富于淋巴浆细胞型、不典型、横纹肌样型以及间变性脑膜瘤等,大部分为WHOⅠ级,以纤维型最多(38/93,40.9%)。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总体预后较好,但高级别肿瘤预后较差。结论脑室内脑膜与其他部位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大致相似,但发病高峰略低。发生瘤周水肿的比例较高。肿瘤预后与组织学分级相关。
关 键 词:脑室内脑膜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预后 组织病理学 大学附属医院 临床病理特征 发病年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