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门静脉灌注条件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少华[1] 王白石[1] 杨磊[2] 许声江[2] 贾宝庆[1] 

机构地区:[1]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二科,北京100853 [2]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海南三亚572013

出  处:《医学临床研究》2019年第1期145-147,共3页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基  金:三亚市医疗卫生科技创新项目(2014YW39).

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门静脉灌注条件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建立Lewis大鼠肝脏70%切除模型,并根据不同门脉灌注方法,将模型鼠分为4组:Ⅰ组过度灌注,非动脉化;Ⅱ组流量控制,非动脉化;Ⅲ组过度灌注,动脉化;Ⅳ组流量控制,动脉化。 四组实验大鼠均保持30 min的热缺血。【结果】 Ⅲ组、Ⅳ组为门静脉动脉化(门静脉动脉化)各有3只大鼠由于麻醉或术后出血死亡,门静脉动脉化动物模型术中生存率为88%(46/52)。 为了确保每组动物数量相同,Ⅲ组、Ⅳ组另外补充3只大鼠进行手术。门静脉动脉化大鼠(Ⅲ组、Ⅳ组)肝脏表面氧饱和度显著高于门静脉供血大鼠(Ⅰ组、Ⅱ组),过度灌注组(Ⅰ组、Ⅲ组)氧饱和度高于血流调节组(Ⅱ组,Ⅳ组)。所有大鼠术后d2其谷丙转氨酶(ALT)达到峰值,门静脉动脉化组(Ⅲ组、Ⅳ组)术后2 h和术后d2时ALT高于门静脉供血组(Ⅰ组、Ⅱ组);术后d4,各组ALT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合成参数(INR)结果显示四组大鼠在所有研究时间点肝功能正常, 6周后,门静脉动脉化组(Ⅲ组、Ⅳ组)INR明显低于门静脉供血组(Ⅰ组、Ⅱ组)。术后d2,四组大鼠体重均减轻,随后门静脉供血组(Ⅰ组、Ⅱ组)大鼠体重急性下降,而门静脉动脉化组(Ⅲ组、Ⅳ组)大鼠体重持续增加,6周后明显高于初始体重,门静脉动脉化组(Ⅲ组、Ⅳ组)和门静脉供血组(Ⅰ组、Ⅱ组)体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动脉化组(Ⅲ组、Ⅳ组)肝重/体重比连续增加,而门静脉供血组(Ⅰ组、Ⅱ组)则下降或停滞,术后d4门静脉动脉化组(Ⅲ组、Ⅳ组)肝重/体重比高于门静脉供血组(Ⅰ组、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静脉动脉化能够促进肝脏再生,增加肝脏重量,临床上门静脉动脉化能够作为促进肝脏再生的有效手段。

关 键 词:门静脉  细胞增殖 

分 类 号:R-332[医药卫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