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53
出 处:《浙江临床医学》2014年第7期1159-1161,共3页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102842)
摘 要:蛇毒素通常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素和作用于血液与循环系统的出血毒素(或称血循毒素)。前者又分为选择地阻遏神经肌肉接头前或后传递的β- 型或α-型神经毒素。神经毒素(Cobratoxin,NT)是从云南眼镜蛇(Najanajaatra)毒液中分离得到的多肽类药物,具有良好的中枢镇痛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替代性镇痛药物。蛇毒突触前磷脂酶A2神经毒素(Snake presynaptic phospholipase A2 neurotoxins,SPANs)是蛇毒中毒性最大的成分之一,通过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致使动物肌肉麻痹、呼吸衰竭直至死亡。研究表明,NT的中枢作用部位为下丘脑、尾状核、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海马和皮质等脑区,主要是通过影响脑中枢内乙酰胆碱(Ach)能系统的活动而产生的。但由于NT分子量较大,注射给药方式不易透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进入脑靶部位,而口服给药因为存在首关效应以及会受到胃肠酶的破坏而失效,因此如何使药物有效透过BBB进入脑内发挥作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为了克服BBB,目前主要通过改变给药途径及利用相关载体帮助药物运载入脑等方法。鼻腔给药是目前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药物转运系统,可促使药物直接有效进入脑靶部位,并且还可能增加药物向脑内的递释。因此,本文主要从NT鼻腔给药直接入脑途径的机制,中药透黏膜吸收促进剂在鼻腔给药研究中的作用以及鼻腔给药对NT药效的影响等三个方面作简要综述,为NT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