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余丁[1]
机构地区:[1]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出 处:《创作与评论》2014年第12期75-77,共3页Criticism and Creation
摘 要:其实历史本来就是沉重的,有时会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当有人说段江华的画带给人沉重的历史感的时候,我总觉得那并不是他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因为历史永不是如此直白,而艺术也不会如此简单。段江华是我的大学同届同学,我们都来自湖南。20多年前能考进中央美术学院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段江华在当时更是被湖南画画的学子们称为“段大师”。段江华就读的油画系三画室,有詹建俊、朱乃正、罗尔纯等老一辈艺术家授教,也有刘小东、喻红等人同画室画画。良好的基本功训练,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以后,段江华很快就在全国性的油画展中崭露头角,他的油画住·后·2号》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并获奖。对马王堆图像的叙述使他给了大家一个“沉重”的印象,这种风格的早熟也给他带来了艺术上的声誉。但是在此之后,尽管他有不同的作品参加过许多全国性的展览,人们对他的印象仍然停留在《王·后·2号》的“沉重”上。或许是这件作品给了他太多的压力,--B,-t让他无法超越,也或许是生活的“沉重”让他无法再次面对作品的“沉重”,他在一段时间内停下笔来。然而,绘画是他挥之不去的心结,在他的生命中是唯一可能被随时唤醒的东西。2005年,在一次欧洲的艺术之旅以后,段江华决心重新拿起画笔,他搬到了北京,租了画室,开始了艰苦的创作旅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