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艳[1] 钟涛[1] 孟令彾 邹安琪[1] 王魏[1] 范宇莹[2]
机构地区:[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2]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管理学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出 处:《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年第14期65-66,共2页Nursing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基 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卫内医政函2012649)
摘 要: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两种给药方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系统的科学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APL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持续低速(8滴/min)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给药法,2h完成药物输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高白细胞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QT间期延长、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异常、皮肤黏膜损伤和药物外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1.3%、16.7%、8.1%、14.6%、14.6%和29.2%,而对照组患者相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1.2%、35.4%、25.0%、22.9%、33.3%和4.2%;两组患者除在ALT异常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新型改良后的持续低速静脉注射法治疗APL可降低大部分药物不良反应,但药物外渗发生率较高,值得关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