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无 高鹏[2] 焦力群[3] 赵振伟[4] 于嘉[4] 蔡艺灵[5] 崔永强[5] 王贵平[5] 李天晓[6] 贺迎坤[6] 吴伟[7] 尹森[7] 史怀璋 郑秉杰 何伟文[9] 姜顺婷 尹龙[10] 魏铭[10] 黄胜平[11] 白小欣[11] 王大明[12] 刘加春[12] 祁鹏[12] 凌锋[3]
机构地区:[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4]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5]解放军第三○六医院 [6]河南省人民医院 [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8]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9]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0]天津环湖医院 [11]广东省中医院 [12]卫生部北京医院
出 处:《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第6期329-336,共8页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基 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108B04)
摘 要:1研究背景: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现状 大约10%15%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导致的。据不同文献报道,ICAS患者年卒中发生率为3%15%,每年卒中再次发作的风险高达15%17%。1955年,学者们开始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CAS。此后的多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华法林的效果要优于阿司匹林。直到2005年, WASID ( The 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Study )研究发现,华法林的治疗效果并不优于阿司匹林,反而显著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因此,对于ICAS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关 键 词:颅内动脉疾病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方案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