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叶励超[1] 黄银辉[2] 蔡若蔚[1] 蔡少荣[1] 陈继兴[1] 

机构地区:[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福建泉州362200 [2]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晋江362000

出  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第15期1641-1642,共2页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legssyndrome,RL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卒中后RLS的因素。方法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募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93例,以2013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观察起始点,有症状卒中发生后1个月为随访终点。其中并发卒中后RLS38例为RLS组,余355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2组的危险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LS组的年龄较大,性别、伴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legmovementsinsleep,PLMS)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P〈0.01),两组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女性、PLMS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RLS显著相关。卒中后RLS组20例(52.6%)下肢感觉正常,16例(42.1%)下肢感觉减退,2例(5.3%)感觉过敏。22例(57.9%)下肢肌力3—4级,8例(21.1%)下肢肌力5级,8例(21.1%)下肢肌力0—2级。头颅磁共振显示卒中责任病灶18例(47.4%)位于皮层下,8例(21.1%)在脑干,7例(18.4%)在皮层,3例(7.9%)在小脑,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中,年龄大、女性、伴PLMS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卒中后RLS发生率高。

关 键 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不宁腿综合征 危险因素 磁共振成像 

分 类 号:R742.89[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43.3[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