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2]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烟台264025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第7期1561-1571,共11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25002)资助
摘 要:在中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人为活动几乎控制了所有的地表水文过程,而且人为对水文过程的调控力度随塔里木河、黑河和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等工程的实施而逐渐明显.对人为调控水文过程所引起的绿洲水文与生态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虽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相关研究仍很薄弱.本文研究了地处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边缘的平川灌区绿洲荒漠过渡带水文与生态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来,特别是自2000年实施国务院确定的黑河分水方案以来,平川灌区河水灌溉量年平均减少1.498×107 m3,井水灌溉量年平均增加1.457×107 m3,分水前地下水埋深变化在2.44-3.19 m,平均(2.73±0.24)m,而分水后地下水埋深变化在3.08-4.01 m,平均(3.79±0.62)m.在空间上表现为埋深〈3 m的分布区域面积减少,由原来的3612 hm2减少到394 hm2,而埋深〉3 m的分布区域面积增加,由原来的853 hm2增加到3843 hm2.尽管绿洲的水文过程发生了变化,但尚未对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被生产力产生明显影响.
关 键 词:河西走廊 荒漠绿洲过渡带 平川灌区 水文过程 地下水埋深 NDVI
分 类 号:X143[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