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兴陆[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113-117,共5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统与近现代诗学的变与通"(项目编号:12BZW07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王士禛《秋柳》诗四首的主旨,后人的解释不外于"主吊明"和"主寄怀美人"二说,究无确据。王士禛少年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家庭屡更丧乱,八岁遭"壬午之难",十岁历"甲申之变",亲眼目睹多位亲人殉国罹难,血腥惨烈的场面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性记忆,构成了他睹物兴情的心理基调,致使他在《秋柳》诗中浸润了浓厚的丧亡、世变感。顺治十四年八月的大明湖秋柳社,是父祖辈都经历了晚明政治倾轧,自身也遭际农民起义军逼杀崇祯帝、清军入关肆掠的惨痛世乱的一群年轻人的雅集。他们赋《秋柳》诗,有着难以显言的伤心处。王士禛兄弟在清初的真正志向是猎取功名,晋身仕途,以期重振门楣,因此,说《秋柳》诗立意在"吊明亡"或"寄刺南渡之亡",都不符合王士禛的真实心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