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卫华[1]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64-68,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ZX065);国家重大招标课题(10AZX004)
摘 要:中国哲学中的"精神"概念经历了"天道—性—情—伦理—道德—天人合一"的辩证运动,并在中华文明中形成了以"情"为主、情理交融的情理主义伦理精神形态,与西方情、理二分的精神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对比。个体生命要获得伦理普遍性,首先需要伦之"理"的价值指导,而"理"的精神意义只展现为如何达致"情"的中和状态。"情"之所以处于主体地位,就在于其与中国血缘文化传统相匹配,同时其伦理合一性、自然直接性又契合了中国"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传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