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2]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10期58-62,共5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JZD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问题大学生的多角度成因及矫正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EA11011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对象--问题大学生成因及引导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SSXT107);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青年基金"德育实效测评标准研究"(项目编号:EEA100376);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问题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13DKSJ03);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衔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2GN03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理解问题大学生,把握问题大学生成因,必须充分考虑问题大学生形成的社会因素及作用机理。高校问题大学生形成的社会原因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大学生形成既与社会发展中的功利化偏向有关,也与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观念的交织交错有关;既与社会网络媒体多种价值观念过度渲染有关,也与社会生存竞争的激烈加剧有关;社会局部范围内正确舆论评价的缺位也是诱发问题大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