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丽芳[1]
机构地区:[1]《青少年日记》编辑部
出 处:《青少年日记》2014年第9期4-5,共2页Youth Diary
摘 要:6月6日,人民网报道称,2014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98万人,录取率达到74.3%。这是自1977年以来录取率第三高,录取人数最多的年份。入学率如此高,又让人想起了老话题——扩招。对于扩招的动机,学界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扩招政策在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通货紧缩,失业率攀升的背景下出炉。最初起于一位经济学家在此背景下提出"教育拉动内需"的建议。1998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提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他陈述5个理由支持大学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建议很快被有关部门采纳,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四大目标的高校扩招从此进入正轨,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许多分院、分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民办高校也逐年增加,许多综合类大学也增设了热门专业。如此扩招,真的能保证教学质量吗?让我们来看一则教师日记,希望从一线教师的感受中能引起我们中学生的注意。
关 键 词:一线教师 日记 首席经济学家 扩招政策 1998年 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开发银行 中国经济
分 类 号:G40-03[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