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 [2]武汉脑科医院,430010
出 处:《实用医技杂志》2014年第9期974-976,共3页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摘 要: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作为治疗角膜内皮病的手术方法,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存在诸多弊端[1]:术中眼部完全开放,可致眼内容物脱出和暴发性脉络膜出血;术后创口和缝合等导致角膜曲率变化及不规则散光影响视力;术后感染、前房积血、白内障形成、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移植排斥反应;角膜伤口愈合迟缓,容易因外力而致创口裂开等。而术后排斥反应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自从1999年Melles等[2]首次报道角膜内皮移植术(endothelial keratoplasty,EK)以来,与PK比较,EK治疗角膜内皮病变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如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度数小,不易发生创口裂开,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等[3,4],已成为治疗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就角膜内皮移植术的发展及现状进行综述。
关 键 词:角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病变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暴发性脉络膜出血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移植排斥反应 显微手术技术 眼内容物脱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1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