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纵宇[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11期105-109,共5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2011SJB880035];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学生党员在"网络虚拟领导"中的作用研究>(12DJD009)
摘 要:微文化是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所形成的一种注重向个体和微观发展的文化现象。微文化关注社会和普通人的人生问题,引导人们反思和批判自己的社会生活,建构个体存在的意义和寻求自我认同。这些价值特性使它能够融入校园亚文化,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冲击学校人际关系、变革学校文化环境。作为外在于学校亚文化的社会文化环境时,微文化更为强调文化主体的共享与参与,加深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教育与生活更紧密,更加关注教育中的"人"。在教育领域,既要重视微文化的影响,又要实现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不断优化文化的环境。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