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尿酸酶假基因化机制及其与灵长类进化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百学[1] 陈建华[1] 

机构地区:[1]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09

出  处:《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4年第5期361-364,共4页Chinese Medicinal Biotechnology

摘  要:尿酸酶是生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中的一种氧化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种物种体内,主要介导尿酸氧化降解的酶促反应[1-3]。自然界内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功能型尿酸酶,而部分灵长类(大型猿类、人类)尿酸酶基因由于进化中突变事件而成为假基因不能表达功能型尿酸酶,因此后者血清内尿酸水平比前者高3~10倍[4-5],这也是人类是唯一容易罹患痛风的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痛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临床上的治疗药物比较匮乏[6]。尿酸酶类药物可以快速降解人血清中尿酸从而有效地治疗痛风,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均是外源性尿酸酶,强烈的免疫原性限制了其使用[7]。研究灵长类尿酸酶基因失活的机制从而恢复其活性对于低免疫原性抗痛风药物的开发无疑是一条新思路。目前,灵长类尿酸酶失活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就灵长类尿酸酶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进化失活与自然选择及其失活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 键 词:尿酸酶 灵长类 假基因 进化 抗痛风药物 基因失活 生物体内 氧化降解 

分 类 号:Q55[生物学—生物化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